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473.04万人,境内有汉、彝、藏、蒙古、纳西等10多个世居民族。全州辖1市16县,其中木里为藏族自治县。首府西昌市位于成昆铁路中段,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平均气温l7℃可同春城昆明(平均气温14℃)媲美,享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之誉。
中文名称凉山彝族自治州外文名称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别 名凉山州,凉山行政区类别自治州(地级)所属地区中国四川下辖地区1个县级市,15个县,1个自治县政府驻地西昌市东城街道三岔口南路55号电话区号0834邮政区码615000地理位置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高原面 积6.01万平方公里人 口458.5万(2013年)方 言彝语,四川官话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气候著名景点泸沽湖,邛海,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机 场西昌青山机场火车站西昌站,西昌西站等车牌代码川W州 歌《大凉山,我的故乡》地区生产总值1314.3亿元人民币(2014年)人均生产总值28665元人民币(2014年)行政代码513400目录1 历史沿革2 行政区划3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特征? 气候特征4 交通概况? 航空? 铁路? 公路5 自然资源? 矿产? 生物? 水能6 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7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8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科技事业? 文化事业? 卫生事业? 体育事业? 社会保障9 旅游10 文化艺术11 政治历史沿革编辑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派大军征西南夷,杀邛君、笮侯,正式设立越嶲郡,下辖邛都、遂久、灵关道、台登、定笮、会无、笮秦、大管、姑复、三绛、苏示、阑、卑水、潜街、青岭15县,郡治邛都县。王莽篡汉后,始建国元年(9)改越嶲郡为领戎,后又改名为集郡。天凤二年(15)越嶲部族首领任贵率兵杀太守,自立为谷王。东汉建武元年(25)任贵降附蜀王公孙述。建武十一年(35)任贵降汉。东汉越嶲郡辖邛都、遂久、灵关道、台登、青岭、三绛、会无、定笮、阑、苏示、大笮、笮秦、姑复、卑水14县。蜀汉初仍沿东汉旧制,章武元年(221)境内部族首领高定元率军反蜀,杀太守焦璜,占领全境。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亮率兵南征,收复越嶲郡,将越嶲郡所辖遂久、青岭、姑复三县割属云南郡,笮秦并入台登、大笮并入定笮,复设潜街县,新设安上、马湖二县。越嶲郡下辖邛都、台登、阑、灵关道、会无、定笮、三绛、卑水、潜街、安上、马湖12县。延熙元年(238)后,越嶲部族反,杀太守,后任太守迁驻安上县。延熙五年(242)太守张嶷收复越嶲郡,复置县。西晋仍蜀汉旧制,泰始九年(273)改灵道县为护龙县,越嶲郡辖邛都、会无、定管、台登、护龙、苏示7县。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宁州平乐郡太守董霸降成汉,其后晋侨置平乐郡、县于越嶲郡境内,安置平乐郡流民。平乐郡辖乐于、新定、新兴、三沮4县。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成汉李骧、任回攻占越嶲郡。咸康四年(338),成汉在越嶲郡增设晋兴县,越嶲郡下辖8县。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不休,大批流民进入越嶲郡境内。刘宋时期(420~479),置平乐郡,改护龙县为新兴县,越嶲郡仍领8县,郡治邛都。南齐之时,遥置越嶲僚郡,无力管辖。梁武帝大同三年(537)武陵王萧纪镇蜀,置嶲州。周武帝保定五年(565),改嶲州置西宁州,后因战乱废治。周武帝天和五年(570),大将军郑恪率军征越嶲,改西宁州置严州,宣化、邛部、亮善、白沙、平乐6郡,改定管县为定管镇。越嶲郡领越、邛都2县,宣化郡领可泉县,邛部郡领邛部县,亮善郡领苏祁县,白沙郡领台登县。隋文帝开皇三年(583),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郡,推行州、县二级制。开皇六年(586)改严州为西宁州,开皇十八年(598)改为嶲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越嶲郡辖越嶲、邛都、可泉、台登、苏祁、邛部6县。唐武德元年(618),改越嶲郡为嶲州,辖越嶲、可泉、苏祁、邛部4县,州治越嶲县。析台登县置登州,辖台登、汉源、阳山3县,州治台登。唐朝武德二年(619)州增设昆明县。武德九年(626)废登州,台登县还属嶲州。贞观二年(628),割雅州阳山、汉源2县属嶲州。贞观八年(634)增置和集县。贞观二十二年(648),右武侯大将军梁建方率兵征讨松外夷人,在其地设昌明县。共辖越嶲、邛部、苏祁、可泉、台登、昆明、和集、阳山、汉源、昌明10县。高宗上元二年(675)置会川县。武后大足元年(701)阳山、汉源还属黎州,唐中宗神龙三年(707)阳山、汉源2县还属嶲州,唐玄宗开元四年(716)阳山、汉源归属黎州。天宝元年(742)改州为越嶲郡,改可泉县为西泸县。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吐蕃、南绍联兵攻陷越嶲郡。至德二年(757)唐于邛州临溪镇置行嶲州,安置越嶲郡遗民。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十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遣兵与州部族联兵,在台登县北谷大败吐蕃军,收复台登县。贞元十三年(797),韦皋发兵复嶲州。贞元十六年(800)收复昆明。至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嶲州辖越嶲、西泸、苏祁、台登、邛部、昆明、会川7县。唐文宗大和三年(829)至大和六年(832),南诏连年入侵嶲州,大和六年五月,西川节度使李德裕移州治台登城。唐懿宗咸通六年(865)五月,南诏攻陷嶲州。南绍在嶲州境内设一府、三郡、七州,即会川都督府,建昌郡、清宁郡、香城郡,建昌郡领建安、永宁二州,清宁郡领沙城、边府、黎溪、永昌、会理五州。大理国时期仍沿南诏旧制,改建昌郡为府,增置苏州,隶属建昌府。会川府仍置。香城郡废治,为如库部据地,隶善巨郡。大理国统治时期,境内诸部落日渐强盛,各部相继占城据地,各相雄长。大的民族部落有落兰、沙麻、阿都、屈、赤页缝、巴翠、绛、如库、勿邓、两林、丰琶、门必畔、科、亻鹿鹿等14部,今雷波一带为马湖部。重要城镇有笼麽、大隆、葛鲁、亦且龙、龙泥、归依、麻龙、龙纳、乌弄、笼瓮、夷笼11城。元宪宗五年(1255),建昌落兰部建蒂归降元朝任命大理段阿这宗镇守建昌;邛部川一带任命都王明亚为邛部六番招讨使镇守。元宪宗九年(1259),会川王氏率兵降元,元仍以王氏守会川。元世祖中统五年(1264),设邛部川安抚招讨司。同年,落兰部建蒂率诸部反元,杀邛部川六番安抚招讨使都王明亚。至元十年(1273)元军平定建昌叛乱。至元十二年(1275)元子建昌没罗罗斯宣慰司,下辖建昌路、德平路、定昌路、会川路4总管府,至元十五年(1278)割建昌建乡城设宝安州,改夷笼城为泸州。至元十七年(1284)在会川归依城设永昌州,改泥龙千户为武安州、改麻龙千户为麻龙州。同年改盐井千户为闰盐州,以亻鹿鹿部置普乐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改邛部川安抚招讨司为邛部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降中州为县。至元二十二年升里州为军民总管府,八月,罢德平、定昌2路,设置德昌路军民总管府。至元二十六年(1289)撤宝安州,并入建安州。至元二十七年(1290),合并普乐州、闰盐州为闰盐县。设柏兴府,领闰盐县、金县。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撤柏兴府,并入德昌路,其后又复置柏兴府。到元末境内建置再无大的变化。罗罗斯宣慰司辖建昌、德昌、会川三路。建昌路领建安、永宁、泸州、里州、阔州、邛部州、隆州、姜州、苏州、礼州10州,中县、北社、泸沽3县;德昌路领德州、昌州、威龙、普济4州;柏兴府领闰盐、金县2县;会川路领武安、永昌、麻龙、黎溪、会理5州。至元十三年(1276)马湖部归降元,设马湖路总管,下辖雷波长官司治雷波境内。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红巾军明玉珍率军攻占建昌。明洪武四年(1371),罗罗斯宣慰使安配率部归顺明朝,授土指挥使,仍守建昌卫,管辖昌州、普济、威龙3州。同年置马湖府,设雷波长官司。洪武十五年(1382)在境内设建昌、德昌、会川、柏兴4府,并兼置卫。建昌府辖建安、永宁、里州、阔州、泸州、隆州、苏州、礼州、邛部州9州;并设建昌土卫。永宁州领碧舍、中县2县。洪武十七年(1384)中县改属苏州,苏州领泸沽、中县2县,洪武二十一年(1388)苏州兼置卫。德昌府辖德州、昌州、威隆、普济4州。会川府辖永昌、武安、黎溪3州。柏兴府辖闰盐、金县2县。洪武十七年(1384)撤金县,二十四年(1391)降柏兴府为州,将闰盐县并入柏兴州。洪武十五年境内原属会川路所辖姜州、会理州、麻龙州改属云南东川府。洪武二十五年(1392),建昌卫指挥使月鲁贴木儿联合诸部叛乱,占据境内。十一月,凉国公兰率师平定叛乱,废府,设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越嶲卫军民指挥使司,苏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六年(1393),设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改苏州卫为宁番卫。洪武二十七年(1394)增设建昌前卫。并设四川行都指挥使司于建昌,管理六卫政事。同年撤并州、县。永乐元年(1403)邛部州改设长官司。永乐二年(1404),昌州、普济、威龙3州改设长官司。万历三年(1575)撤建昌前卫并入建昌卫,并撤建昌土卫。至明末建置再无大的变化。四川行都指挥使司辖5卫、8所,4长官司。建昌卫领礼州后、礼州中、打冲河中前、德昌4千户所及昌州、威龙、普济3长官司。宁番卫领冕山桥千户所。越嶲卫领镇西后千户所、邛部长官司。盐井卫领打冲河中左千户所,马剌长官司。会川卫领米易千户所。清顺治五年(1648),农民军张献忠部将刘文秀率兵攻占建昌。顺治十六年(1659),清军进兵建昌。同年改四川行都司为总镇府。康熙元年(1662)改设建昌监理厅,主管五卫政事。康熙十二年(1673),建昌为吴三桂军所占。康熙二十年(1681),清军收复建昌诸卫。雍正六年(1728),平凉山诸部落叛乱,裁撤建昌监理厅,设置宁远府,管辖3县、1州、1厅、土司11。建昌卫改置西昌县,宁番卫改置冕宁县,盐井卫改置盐源县,会川改置会理州,越嶲卫改置越嶲厅。土司为威龙长官司、昌州长官司、普济州长官司、河东长官司、阿都正长官司、阿都副长官司、沙骂宣抚司、马喇副长官司、瓜别安抚司、木里安抚司、邛部长官司。清宣统二年(1910),增置昭觉县、盐边厅。至清末,宁远府共辖4县、2厅、1州。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凉山设置郡县,委派官吏进行管理。唐、宋、元、明、清在凉山先后设置了郡、州、司、府以及路、卫、厅、县等。这一地区,秦汉以前称古邛都国或邛都部落,汉称越嵩郡,隋唐为嵩州,南诏称建昌府,元称罗罗斯宣慰司,明为四川行都司,清称宁远府,民国称宁属。195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由西康省划归四川省,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昭觉县。原属乐山专区的雷波、马边(驻民建镇)、峨边3县及原属西昌专区的越嶲县划入凉山彝族自治州。辖昭觉、布拖、金阳、普格、喜德、普雄、美姑、雷波、马边、峨边、越嶲等11县。 1956年由呷洛地区设置呷洛县(驻蒲倡麻);由益各脚地区设置洪溪县(驻益各脚);由咪姑、瓦岗地区和雷波、美姑、昭觉等3县各一部分地区合并设置瓦岗县(驻咪姑)。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4县。 1958年呷洛县由蒲倡麻迁驻西西脚坝;瓦岗县迁驻雷池乡。1959年越嶲县改名为越西县;呷洛县改名为甘洛县。撤销瓦岗、洪溪、布拖、普雄4县,将瓦岗县并入昭觉、雷波2县;洪溪县并入美姑县;布拖县并入普格县;普雄县并入越西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0县。 1962年恢复布拖县(驻布拖)。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1县。 1978年凉山彝族自治州迁驻西昌县,原西昌地区所属西昌、德昌、冕宁、会理、宁南(驻东风公社)、会东(驻前进公社)6县及盐源彝族自治县(驻盐井公社)、木里藏族自治县(驻博瓦公社)划入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彝族自治县改为盐源县。辖18县、1自治县。 1979年由西昌县析置西昌市,属凉山彝族自治州领导。辖1市、16县(含一个自治县)。1986年,撤销西昌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西昌市。2004年,全州共有9个街道、75个镇、524个乡、13个民族乡。
行政区划编辑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15个县、1个自治县。凉山州 面积60423平方千米。下辖地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政府驻地
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东北分别与宜宾、乐山两市接壤,北连雅安、甘孜两地区,南与攀枝花市毗邻,东、南、西还与云南省相连接,全州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公里。
地形特征
凉山风光 (37张)
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相互交错,有海拔最高为5958米的木里县恰朗多吉峰,最低的雷波县大岩洞金沙江谷底305米,相对高差为5653米。 高差悬殊,不仅构成了特殊的地貌景观,也形成了中国罕见的亚热带干热河谷稀树草原景观。州内构造地貌发育充分,断裂带纵横交错,断块山、断陷盆地、断裂谷众多。断陷盆地内分布着河流冲积平原、洪积扇、丘陵、台地等,盆周为断块山,盆底与山顶相对高差可达1000米。盆周白山冰川地貌保存完好,发育典型,盆地内部冰川谷和岗垄地貌形态在垂直方向呈层状分布,既有多级剥夷面、多级阶地(如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等宽谷河段可见到4~6级阶地),也存在层状喀斯特溶洞(如雷波马湖溶洞、西昌仙人洞等),以及低海拔土壤被抬升到高海拔地区的奇观(如在木里海拔3000~3800米地带的典型的云杉、冷杉树林里随处可见古红壤)。这种多元性地貌的优势,决定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为开展多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捉供了条件。境内有属大雪山脉南支的锦屏山、牦牛山、鲁南山、小相岭、黄茅埂等山,多数山峰海拔超过4000米。木里西部与甘孜州稻城交界的恰朗多吉峰海拔为5958米,为全州最高点。雷波县大岩洞金沙江河谷海拔仅为325水,是全州最低点。高山深谷的相对高差达5633米。
气候特征
凉山州内各地都明显呈现出立体气候。总的说来,凉山州区域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干暖;夏半年云雨较多,气候凉爽。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均气温16℃~17℃。如开展旅游活动,无淡旺季之分。
凉山景点 (3张)
因地理环境复杂多变,气候的垂直、水平差异很明显,往往山头白雪皑皑,山下绿草茵茵,可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以大小相岭和黄茅埂为界,具有着南干北湿、东润西燥、低热高凉的特点。日照量自北向南递增,北部山地年日照时数约在1600~1800小时,而中南部达到2400~2600小时。与我国同纬度及其邻近地区相比,这是湘、赣、浙南、闽北等地区全年日照时数的1.2~1.5倍;是黔西地区的1.6~2.1倍;是四川盆地的1.6~2.8倍。在中国北纬30o以南地区,除西藏和云南元谋之外,这里的日照时数是最多的,所以开展冬季阳光沐浴度假旅游具有优越条件,是国内开展阳光度假的最佳地之一。
交通概况编辑航空
州府西昌青山机场有往返成都、北京等地的航班。
铁路
成昆铁路纵贯凉山州南北,沿线设置甘洛站、越西站、西昌站等等,交通便利。建设中的成昆铁路复线也将从这里通过,设置有甘洛南站、越西南站、喜德西站、西昌西站、德昌西站等等,届时对外交通将更为便利。
公路
国家高速G5京昆高速公路(雅西高速公路和西攀高速公路段)贯穿南北,规划中的西昭高速公路、西香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形成凉山州高速公路网络。国道108线与众多的省道、县道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