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四川省地级市,古称“江阳”,别称酒城、江城。位于四川省东南部,长江和沱江交汇处,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2014年,泸州城镇化率达45.1%,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13.17平方公里、人口达111.59万人。 泸州是长江上游重要港口,为四川省第一大港口和第三大航空港,成渝经济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世界级白酒产业基地,国内唯一拥有两大知名白酒品牌的城市,中国唯一的酒城。泸州,自公元前161年西汉设江阳侯国以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先后获得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四川省级文明城市等荣誉。
中文名称泸州外文名称Luzhou City别 名酒城、小山城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 四川省下辖地区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 政府驻地江阳区大山坪街道江阳西路1号电话区号0830邮政区码646000地理位置长江上游、四川省东南部面 积1.224万km2人 口常住422.50万、户籍508万(2012年)方 言西南官话-四川话-泸州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著名景点黄荆老林、福宝国家森林公园、画稿溪、方山等机 场泸州蓝田机场、泸州云龙机场火车站泸州火车站车牌代码川E城市精神醉美 大气 文明行政代码510500市花市树桂花;龙眼主要高校四川医科大学、四川警察学院等现任领导蒋辅义、刘强建成区面积113.17Km2(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259.7亿元人民币(2014年)人均生产总值29670元人民币(2014年)特 产泸州老窖、郎酒、黄粑等目录1 历史沿革2 行政区划3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气候特征? 地形地貌4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生物? 矿产? 能源5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6 交通? 公交? 轨道交通? 公路? 铁路? 航空? 航运7 人口8 民族9 政治10 社会事业? 文化? 卫生医疗? 教育? 科技11 旅游? 主要景点? 文化古迹12 特产小吃13 著名人物14 友好城市15 城市荣誉历史沿革编辑泸州得名“泸水说”,古称江阳。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6年)置泸州,领江阳郡。江阳郡领:江阳县(治今江阳区)、汉安县(治今纳溪区大渡口镇)、绵水县(治今长宁县北)、安乐戍(治今合江县合江镇)。州、郡治今江阳区。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巴国辖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春,秦国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包括江阳在内的大片土地。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西晋仍置江阳郡。江阳郡属益川,下辖江阳县、符县、江安县。南朝刘宋、南齐置东江阳郡。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泸州辖一郡即江阳郡,三县即江阳县、江安县、绵水县。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改江阳县为泸川县,为泸川郡治。泸川郡辖泸川县、富世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泸州辖泸川县、富义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宋未改泸州为江安川,属潼川路。辖泸川县、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战35年。元改为泸州,并废泸川县入泸州,属重庆路,辖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明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年)直隶四川布政使司。辖江安县、纳溪县、合江县。清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属永宁道,为永宁道治,并与江安、纳溪、合江三县脱离。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中共川南区委在自贡成立。1950年1月川南区委迁泸县,设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8月撤销)。1949年12月1日,叙永解放;2日,古蔺解放;3日,泸县、合江、纳溪解放。5日,泸县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代行县政府日常工作。13日,中共泸县委员会和泸县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1月17日,设泸县专区,辖泸县、纳溪、合江、隆昌、富顺、叙永、古蔺和古宋8县。1949年12月设置泸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9月改称泸县专员公署,属川南行署区。7月10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泸县析出设立泸州市,同月底成立中共泸州市委,8月15日正式成立泸州市人民政府。泸县专署驻泸州市,辖泸县(驻泸州市小市镇)、合江、古蔺、叙永、古宋、纳溪、富顺、隆昌等8县。
1952年3月,泸县专署迁隆昌县,改称隆昌专区,后属四川省领导。同年12月专署迁泸州后,改称泸州专区。原由川南行署直辖的泸州市划归泸州专区。辖1市、8县。1953年1月12日,泸州市划归泸州专署领导,并为专员公署所在地。(1953年,泸州市改为省辖市,委托泸州专署代管。)1960年,撤销古宋县,并入叙永县。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1983年3月3日,泸州市升为地级泸州市,将宜宾地区的泸县、纳溪、合江等3县划归泸州市管辖。同年5月四川省政府批准设立泸州市市中区。6月1日,市委、市政府办事机构正式成立。1985年1月17日,市中区政府成立。1985年6月4日,宜宾地区的古蔺、叙永2县划归泸州市管辖。1995年12月24日,泸州市市中区更名为江阳区;撤销纳溪县,设立泸州市纳溪区;新设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原市中区新街子街迁至泸县福集镇;对江阳区、纳溪区、泸县的行政区域作相应调整。1996年7月1日,正式实施行政区划调整,泸州市辖三区四县(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 古蔺县)。
行政区划编辑泸州市行政区域面积12236.2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2133.1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下设三区(龙马潭区、江阳区、纳溪区)和四县(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16个街道办事处,88个镇,40个乡。在40个乡中,少数民族乡有8个,其中苗族乡6个,彝族乡2个。社区265个,行政村1346个。 行政区
面积(k㎡)政府驻地
辖区
江阳区649大山坪街道南城街道、北城街道、大山坪街道、邻玉街道、蓝田街道、茜草街道、华阳街道、张坝景区办事处、泰安镇、黄舣镇、弥陀镇、况场镇、通滩镇、江北镇、方山镇、丹林镇、分水岭镇、石寨镇
龙马潭区333莲花池街道小市街道、高坝厂区街道、红星街道、莲花池街道、罗汉镇、鱼塘镇、石洞镇、胡市镇、特兴镇、安宁镇、双加镇、金龙乡、长安乡
纳溪区1151安富街道安富街道、永宁街道、东升街道、大渡口镇、护国镇、打古镇、上马镇、合面镇、棉花坡镇、丰乐镇、白节镇、天仙镇、新乐镇、渠坝镇、龙车镇
泸县1508玉蟾街道玉蟾街道、嘉明镇、喻寺镇、得胜镇、牛滩镇、兆雅镇、玄滩镇、太伏镇、云龙镇、石桥镇、毗卢镇、奇峰镇、潮河镇、云锦镇、立石镇、百和镇、天兴镇、方洞镇、海潮镇
合江县2417合江镇合江镇、望龙镇、白沙镇、佛荫镇、先市镇、尧坝镇、九支镇、五通镇、凤鸣镇、榕山镇、白鹿镇、甘雨镇、福宝镇、先滩镇、自怀镇、大桥镇、车辋镇、密溪乡、白米乡、焦滩乡、参宝乡、二里乡、实录乡、虎头乡、榕右乡、南滩乡、石龙乡
叙永县2981叙永镇叙永镇、江门镇、马岭镇、天池镇、水尾镇、两河镇、落卜镇、后山镇、分水镇、摩尼镇、赤水镇、向林乡、大石乡、兴隆乡、龙凤乡、震东乡、黄坭乡、营山乡、麻城乡、观兴乡、合乐苗族乡、白腊苗族乡、枧槽苗族乡、水潦彝族乡、石坝彝族乡
古蔺县3181古蔺镇古蔺镇、龙山镇、永乐镇、太平镇、二郎镇、大村镇、石宝镇、丹桂镇、水口镇、观文镇、双沙镇、德跃镇、护家乡、鱼化乡、石屏乡、东新乡、土城乡、金星乡、白泥乡、椒园乡、马嘶苗族乡、马蹄乡、箭竹苗族乡、大寨苗族乡、桂花乡、黄荆乡
地理环境编辑位置境域
泸州位于四川省东南川渝黔滇结合部。泸州市东邻重庆市,南界贵州省、云南省,西连宜宾市,北接自贡市、内江市。距省会成都267千米。地理坐标北纬27°39′~29°20′,东经105°08′41″~106°28′,东西宽121.64千米,南北长181.84千米,幅员12243平方公里。处于 成都-贵阳-重庆-昆明直线连接中心位置,长江和沱江两江交汇处,是四川东南出川出海和重庆西南出海东南亚必经通道。
气候特征
泸州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但受四川盆地地形影响,泸州市夏季多雷雨,冬季多为连绵阴雨天气,多轻雾天气, 而全年少有大风,多为0-2米/秒的微风。年平均气温17.5─18.0℃,年际之间的变化为16.8─18.6℃,高低年间相差值为1.8℃;泸州市无霜期长在300天以上, 降雪甚少,个别年份终年无霜雪,适宜作物生长期长。
地形地貌
泸州地处川东南平行褶皱岭谷区南端与大娄山的结合部,四川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兼有盆中丘陵和盆周山地的地貌类型,分属四川盆南山地与丘陵区和巫山大娄山中山区两个地貌二级区。总的特点是:南高北低,以长江为侵蚀基准面,由南向北逐渐倾斜,山脉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呈东西向、北西向及北东向展布。大体上以江安──纳溪──合江一线为界,南侧为中、低山;北侧除背斜形成北东向狭长低山山垅外,均为丘陵地形。最低点是合江九层长江出境河口,海拔203米;最高点是叙永县分水杨龙弯粱子,海拔1902米,相对高差1699米。按其特点,全市地貌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北部浅丘宽谷区:包括泸县、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和合江县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为川东平行褶皱地带的延伸部分,属四川盆中丘陵区的南缘,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18.6%。海拔多在250-400米,最高为万寿山,海拔757米。长岗山多为林地,浅丘宽谷多为耕地,田多土少,是全市主要农业区。南部低中山区:包括叙永、古蔺县大部,属四川盆地南缘的盆周山地低中山地貌类型区,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38.6%。出露的地层以古老海相沉积的各类灰岩、泥岩为主,侵蚀严重,形成山峦迭嶂,沟谷纵横的复杂地貌类型,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最高为叙永县分水杨龙弯粱子,海拔1902米。山地为林地、旱地和园地(茶园);槽坝地势平坦,以耕地为主,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也是泸州主要农业区之一。中部丘陵低山区:长江以南,南部低中山区以北为中部丘陵低山区,包括泸县少部,江阳区一部,合江县、纳溪区大部和叙永、古蔺县北部,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41.5%,山地海拔一般为500-1000米,最高为古蔺县斧头山,海拔1895米,丘陵海拔350-500米。山地以林地为主,全市现存的两大片原始森林──福宝林区和黄荆林区以及楠竹林,均集中在这一区,丘陵以耕地为主,其次是园地(果园和茶园)。沿江河谷阶地区:沿长江、沱江等大、中河流两岸,由于河流的冲积、堆积而形成数级阶地,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1.3%。一、二级阶地为第四系现代河流冲积物,阶面平坦宽阔,宽达500-1000米,海拔250米以下,相对高差小于30米,厚15-20米,以耕地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全市蔬菜、甘蔗、龙眼的集中分布区。三、四级阶地为第四系近代冰水沉积物,由于流水的侵蚀,只零星残留于河谷两岸的基座台面上,海拔250-330米,多为耕地和园地,土层深厚,是全市甘蔗、荔枝的集中产区。
自然资源编辑水资源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沱江、永宁河、赤水河、濑溪河、龙溪河等交织成网。境内长江航道133千米,入境水量2420.8亿立米,出境水量2945.6亿立方米。
生物
盛产水稻、糯高粱、荔枝、桂圆。猪、牛、山羊、家蚕产量高。林地面积41
泸州城建 (9张)
.88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4.21%,活立木蓄积量810.8万立方米。珍稀植物珙桐、水杉、桫椤、篦子三尖杉、连香树、香果树等共46种。中药材天麻、五倍子、佛手、黄柏、杜仲、安息香等1444种。飘溢“王者香”的佛兰、四季兰(三星蝶、荷瓣、梅兰、梅瓣)、双鼻双舌、多瓣多鼻等兰草为珍稀名品。珍稀动物中华鲟、白鲟、华南虎、黑颈鹳、林麝、猕猴等18种。长江之合江至雷波段,2000年4月被列为国家珍稀鱼类保护区。明代泸州特曲老窖池泥中计有400多种微生物,酿制出浓香甘爽的“泸型酒”。有食用菌竹荪、鸡丛、蘑菇、银耳、木耳等20多种。
矿产
2012年探明泸州储量煤43.32亿吨,天然气407亿立方米,硫铁矿32.17亿吨、方解石20.1万吨。大理石计数亿立方米。还有铜、金、石油、铀、镓、锗、铝土、耐火粘土、熔剂白云岩、盐、石灰岩、高岭土、玻璃用砂、陶瓷用粘土、石膏等20多种。
能源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2.8万千瓦。可开发量25.2万千瓦。无烟煤探明储量19.85亿吨,预测储量52.2亿吨;烟煤保有储量0.53亿吨,预测储量1.31亿吨。天然气产量7.3亿立方米。生物能源秸秆、沼气注意合理开发,充分利用。
经济编辑综述
2014年泸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59.7
醉美泸州 (7张)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GDP增速与雅安并列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59.2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338.2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3.6:60.0:26.4调整为12.9:60.3:26.8,其中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13年,泸州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
泸州农业252亿元,比上年增长4.4%;粮食总产量达到198万吨,比上年增加6万吨,增长3.3%;猪牛羊禽肉产量32万吨,比上年增长3.5%。工业经济增势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6.4亿元,比上年增长29.1%。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进出口总额2265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8%。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9.6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人均收入8455元,比上年增长13.3%。
第二产业
泸州盛产水稻、小麦、糯高粱等粮食作物及甘美的泉水,为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
古窖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尤以出产泸州老窖(浓香型)和郎酒(酱香型)而享有“酒城”的美誉。 2012年,在泸州老窖和郎酒集团等大型企业的拉动下,泸州市大中型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85.2亿元,同比增长21.6%,对泸州工业增长贡献率为71.7%,拉动工业增长15.1个百分点。酿酒业是泸州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泸州市为国家名酒“金三角”(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茅台酒,四川宜宾市五粮液,四川泸州市老窖特曲和郎酒)产地之一。化学工业是泸州重要的支柱产业。尤以天然气化工闻名遐迩,曾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气产地。泸州是原化工部确定的全国16个大化工基地之一,也是该部规划发展的中国大中小城市14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是国家重要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尿素生产基地。 泸州是中国九大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之一,是中国大中型全液压汽车起重机、挖掘机制造中心。在长江沿岸城市中,泸州的工程机械生产规模仅次于上海。 201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3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9%。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7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6.30亿元,增长11.3%。2013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75.13亿元,增长11.9%;集体企业增加值5.58亿元,增长11.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430.51亿元,增长11.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7.77亿元,增长14.8%;私营企业增加值187.75亿元,增长12.4%。从重点产业看,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439.24亿元,增长11.0%,其中酒类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56.55亿元,增长13.0%;能源行业实现增加值29.09亿元,下降5.2%;化工行业实现增加值33.78亿元,增长5.0%;机械行业实现增加值19.81亿元,增长13.6%。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加值315.80亿元,增长10.8%。2013年白酒(折65°·商品量)191.61万千升,增长19.1%;啤酒7.55万千升,增长30.0%;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50.74万吨,增长16.1%;水泥325.69万吨,增长2.4%;烧碱6.90万吨,下降5.5%;中成药0.73万吨,增长64.6%;塑料制品14.71万吨,增长39.8%;液压元件77.42万件,增长36.0%;发电量54.14万千瓦小时,下降1.1%。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盈利的企业544户,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7.08亿元,增长14.1%,实现利税总额208.97亿元,下降9.2%,实现利润总额120.40亿元,下降12.4%。 泸州市主要工业园一览表
工业园备注工业园备注
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园区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基地泸州临港产业园区
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原机械集中发展区
泸州化工园区 江南轻工业园区
叙永资源综合利用园 古蔺经济开发区
泸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合江临港工业园区
第三产业
泸州市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3.98亿元,增长14.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7.96亿元,增长15.4%。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347.44亿元,增长15.3%;餐饮收入64.51亿元,增长12.8%。2013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引领市场发展,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7.13亿元,增长24.9%,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商品零售188.71亿元,增长25.2%。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68.09亿元,增长30.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12.30亿元,增长32.1%;日用品类2.87亿元,增长37.7%;金银珠宝类1.07亿元,增长179.3%;中西药品类6.92亿元,增长42.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18.03亿元,增长25.3%,家具类1.01亿元,增长76.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3.28亿元,增长10.4%;汽车类22.39亿元,增长28.6%。2013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111.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7%,实现旅游总收入143.03亿元,增长34.9%。2013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265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进口2195万美元,下降21.7%;出口20459万美元,增长29.5%。